不要腹黑论。宝钗想看宝玉的玉,是很平常的一件事。
为什么说是很平常?因为想看玉的人太多了。
黛玉进贾府的第一个晚上,袭人特意进来问候,黛玉就问起:“究竟不知那玉,是怎么个来历?上头还有字迹?”这么问是什么意思?还不是想看看?
袭人当下就说“等我拿来,你看看便知”,黛玉客气阻止“罢了,此刻夜深,明日再看也不迟”。没写黛玉看玉,可是她与宝玉同室而居(分着内间外间),朝夕相处,“明日”、后日,怎么可能不看?
秦氏出殡路上,北静王特意赶来,要求见宝玉。而见了宝玉,第二句话就是“衔的那宝贝在那里?”这是不是想看玉?
“细细的看了”还不算,“又念了那上头的字”,还要问“果灵验否?”北静王这么大的人物,也对通灵宝玉感兴趣。
第十九回袭人回家。因为这时她还没享受姨太太待遇,只是宝玉的丫鬟,所以不能叫“回娘家”。就走了一天,宝玉就耐不住跑去找她,又正在她拒绝母兄赎身之议的时候,宝玉真是给足了她面子。袭人心中的骄矜,满得要溢出来。
于是,她“一面又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了下来,向他姊妹们笑道:‘你们见识见识。时常说起来都道稀罕,恨不能一见,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。什么稀罕物儿,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。’”显然,不止家中亲戚、贵族圈朋友,连平民阶层也久闻通灵宝玉的名气,“恨不能一见”呢。
清虚观打醮,张道士也是要卖弄自己和贾府的熟络,提出“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,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”,事后又回报:“众人托小道的福,见了哥儿的玉,实在可罕”,还用“三五十件”金璜玉玦作为“敬贺之礼”,其中就有引发了一场小风波的点翠金麒麟。
通灵宝玉的名声,已经从世俗传到了方外,连“远来的道友”和张道士的“徒子徒孙们”都想要见识见识呢。
最有意思的是第二回,贾雨村在扬州,偶遇京中的旧友冷子兴,问起“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?”冷子兴就说了宝玉衔玉而诞的事。这一回回目是“冷子兴演说荣国府”,借冷子兴之口,对贾府主要成员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。可是介绍的源起,却是“一件小小的异事”,是宝玉“一落胎胞,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来”。
这时黛玉已经六岁,宝玉已经七岁了。七年前宝玉衔玉而诞的事,七年之后、数千里之外,仍被当作“异事”谈资。这通灵宝玉的影响力之大,可见一斑。
那么,作为表姐的宝钗, 和宝玉面对面坐着闲谈,要求看一看他的通灵宝玉,又有什么奇怪的?
你非要说宝钗看玉是有深意,是为了“金玉姻缘”造势,那黛玉没有金,她为什么也要看玉?北静王、袭人表姐妹、张道士众人,为什么也要看玉?
创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